|
随笔两则
生命不单单属于自己
那天打开新浪博客,首页的新闻让人大吃一惊:歌手陈琳跳楼自杀了,爱看读书阁!我自认不是追星族,对她不是太了解,只是貌似几年前在《爱就爱了》的MV中看到过她洒脱率性的身影,唱歌的样子有种很沉迷的陶醉,既便如此,精彩读书阁,亦为她的突然辞世深感遗憾。
新闻报道对她的死大致有两种猜测。一是为情所困。据说她两次婚姻都很失败,第一任丈夫婚后多次出轨,刚刚和第二任丈夫结婚不久,感情生活亦没有想象中那么顺遂和美。二是为歌唱事业,树海读书阁。前些年的她,歌唱生涯可谓如日中天,《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》在那个年代据说畅销130多万张,这对一个刚出道不久的歌手简直是一种天文数字,一个神话。世纪初的专辑《爱就爱了》亦让她博得不少赞誉,一时间大街小巷都在播这首洒脱奔放的歌曲。只是近几年唱片业的普遍不景气,以及其他种种原因令她感受到了盛名之后的冷寂,心理压力随之愈来愈大。
人死不能复生,猜测当然也只能止于猜测了。不管因何而死,我们都能从中得出一个结论,那就是,明星亦是凡人,甚至某些时候较之凡人更脆弱,树海读书阁。他们在光鲜的外表下华丽的舞台上笑靥如花,金门读书阁,也许走下那个舞台,他们便只得独自坐在角落里饮泣。众所周知,娱乐圈是一个群魔乱舞的场所,爱情已像速食品一样廉价,树海读书阁,朝秦暮楚脚踏两只船更是家常便饭,真爱已渐渐变成一种海市蜃楼的传说,如若太感情用事,太忠贞不二,便会自尝苦果。而人人都在追逐的名气,修身读书阁,更像是一种无形的重担压在他们心间,树海读书阁,随时提醒着自己的风头正健或是“名落孙山”,如若不能在这之间找到一种平衡,久而久之,心理崩溃就不是一件怪事了。
我们民间老百姓中间始终流传着这么一句话:好死不抵赖活着。当然,这是一种见仁见智的观点,但我们不能否认其合理性的一面。活着就是一种希望,活着就包含着无数种可能性,而死去便是人生的终局,便是对自己彻底的放弃。都说发肤受之父母,我们生于世间,不单是独独为自己活着,我们同样也为爱自己的人活着,精彩读书阁。他们因我们的幸福而感觉幸福,铭华读书阁,因我们的痛苦而痛苦,我们怎能随随便便就结束掉自己的生命,树海读书阁,而辜负他们深切的关切与牵念呢?
生命不单单属于自己,孔子读书阁,珍惜生命,活出自己丰富的人生,树海读书阁!
最偶像
无论什么时候,华闻读书阁,任何地方,如果有人问我,孔子读书阁,你最喜欢的歌手是谁,精彩读书阁?我都会干脆利落地回答他:朴树!
最初听说朴树,还是在高三的下半年,金霏读书阁,记得当时某期《萌芽》杂志上刊载的一篇文章里提到过他的名字,一向态度严谨的我(呵呵,玩笑话,我向来在学习以外的东西上严谨)彼时还专门查找了字典,因为我第一个感觉就是“朴”是他的姓,树海读书阁,那么按照姓氏来读的话,它的发音应该是“piao”,殊不知他姓“濮”,作艺人时简而化之而用了同音的“朴”来代替,害得我&ldquo,金门读书阁;piao树&rdquo,树海读书阁;着自语了好长时间,真是孤陋寡闻!
后来在高三复读的那一年,在早操后学校大喇叭里的音乐里,听到了他早期的作品,也是他的成名作《白桦林》,金霏读书阁,我们学校的设备很差,音质很不清楚,但我还是记住了那句深情的呼唤“来吧,亲爱的,来这片白桦林”,那般诗意的忧伤气质,令我一时间完全入了迷,其后再听他的第二张专辑《生如夏花》,更是崇拜得不得了。一时间,华闻读书阁,我觉得自己真正懂得了所谓好音乐究竟是怎样一种东西,爱看读书阁,所谓生命的歌者到底是什么。
朴树对音乐的严谨,宁静读书阁,甚至是挑剔,广济读书阁,令我敬佩。记得他曾经做访谈说自己出道十年其实写了很多歌,但后来都被自己否定了,留下来的就只有两张专辑。因而,这种状态下的他,写出的作品几乎全部是精品,树海读书阁。如描述友情的代表作《那些花儿》,其传唱度可谓大街小巷妇孺皆知,甚至连天后王菲都曾在其演唱会上翻唱过;如吟诵爱情的《白桦林》,孔子读书阁,更是在当年被选为春晚的歌曲;日渐成熟的《生如夏花》,在貌似描写爱情的同时,对生命的探寻更是细致入微而令人思省,树海读书阁。
朴树的低调是第二个打动我的地方。如今群魔乱舞的娱乐圈,喧嚣浮躁的明星们,有多少在忙着为自己制造绯闻,制造华而不实的东西来提升自己的知名度,为名利所累地过着自己的每一天。而朴树,你几乎听不到他的消息看不到他的身影,出了有作品要发表的那一刻,你几乎以为他在某个不为人知的地方隐居了。唱歌的时候他是光芒万丈的大明星,下了舞台他便做回最普通的世人。
他是真正为做音乐而生的人,真正为内心而生活的人,他是我的最偶像。
相关的主题文章:
如此受贿撒谎,真任性
多吃青菜
阵地哨所(外三首)
听弦断·繁华笙歌落
文武斗酒 |
|